本帖最后由 年华999 于 2013-3-17 14:08 编辑
陈赓 - 大事年表
1903年2月27日,出生于湖南省湘乡二都柳树铺。
1916年底,投笔从戎,到湘军第6团当兵,并参加了护法战争、湘鄂作战等。
1921年秋,开始阅读《新青年》、《社会进化论》等进步书籍,并积极从事反帝爱国运动,立志献身革命。
1922年12月,加入中国共产党。
1923年,参加了湖各界**“二七”惨案的**活动。6月1日,积极参加反对日本军阀在长沙制造的“六一”惨案,并负伤。
1924年2月,进入广东陆军讲武学校学习。5月,考入黄浦军校第一期,11月底,毕业留校任职。在此期。参加了省港在罢工和平定刘(震寰)、杨(希闵)叛乱等重大军事活动。
1926年7月,参加北伐作战。9月,到苏联红军部队学习。翌年2月返回上海。
1927年3月到武汉,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唐生智部任营长。4月下旬,出席在武汉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,8月1日,参加南昌**,与李立三一起负责政治保卫工作,后随**部队南下,在贺龙任军长的第12军任营长。会昌战斗中,腿负重伤,历尽艰险潜入上海医治。
1928年4月,奉命到上海中央特科工作。化名王庸,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隐蔽斗争。
1931年9月,调任红4月,奉任红4军第13师第28团团长。11月初红四方面军成立,任第12师师长,先后率部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的情况,同时两次会风鲁迅先生,介绍了苏区军民的斗争情况,并草绘了鄂豫皖苏区事形势图。
1933年3月24日,在上海不幸被叛徒发现而被捕,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威逼利诱下,坚贞不屈,后被押送南京,5月,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帮助下,逃出南京,到达江西瑞金后,被任命为彭杨步兵学校校长(该校为纪念革命烈士彭、杨而命名),为培养连、排级干部,付出了不少幸劳。
1934年10月,任军委干部团团长,随中央红军中央纵队长征,担负中央机关的警卫任务。并参加了突破乌江、土城、二打遵义、夺取金沙江等作战。
1935年11月下旬,率红13团参加直罗镇战役,手部受伤,12月,任红1军团第1师师长。
1936年2月,率红1师参加东征战役。5月,率部参加西征战役,协同兄弟部队解放甘、宁夏广大地区,11月下旬,率部参加山城堡战役。
1937年2月,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2期学习,兼任第1队队长。7月,被调入红31军工作9月,任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旅长,10月,率部东渡黄河,进入山西作战,在夜袭长生口和伏击娘了关以南的七亘村战斗中,毙伤日伪军400余人;在伏击昔阳县黄崖底日军中,歼敌300余人。
1938年3月16日率第386旅在神头岭伏击战中,毙伤日伪军1500余人缴获长短枪550余支,骡马600余匹;3月31日在响堂铺伏击战中,毙伤日军400余人,击毁汽车180辆;4月中旬,在长乐村追击战中,歼灭日军2200余人。此后,又率连续破袭日伪军控制蝗交通要道和据点。
1940年1月19日,率第386旅主力及八路军总部特务团,进入太岳区,与薄一波率领的山西决死队第一纵队会师。5月,任太岳军区司令员。接着,率部队参加晋战役,歼日军350余人,破坏铁路百余里。7月初,率部反击进犯太岳区安泽县的阎锡山军,歼敌2400余人;8月,率部参加百团大战。
1941年8月,任太岳纵队司令员兼军区司令员,随后,又奉命驵成太岳南进支队,开辟岳南根据地。
1942年12月,指挥部队和民兵,围困沁源县城,经过30个月的斗争,于1945年4月,将日伪军逼出沁源,成为抗战史上著名的“沁源围困战”。
1943年11月,到延安中央党校参加整风学习。
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,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,当选取为中央候补委员。
1945年8月25日,和刘伯承、邓小平等返回太行山区。不久,晋冀豫野战军太岳纵队(后改为第4纵队)成立,任纵队司令员。9月10日至10月12日,率部参加上党战役,歼敌1.4万余人,生俘国民党军阎锡山部第19军军长史泽波、炮兵司令胡三余等将官多人。
1946年2月至6月,奉命参加临汾、太原、北平等地军事调处执行小组工作。7月至9月,率第4纵队参加闻(喜)夏(县)战役、同蒲战役、临(汾)浮(山)战役,歼灭国民党军胡宗南部第31旅、第1旅和阎锡山部的部分主力,计2万余人,粉碎了国民党军打通同蒲铁路的幻想。
1946年11月27日至1947年1月29日,率部协同王震部进行吕梁战役和汾(阳)孝(义战役,歼灭国民党军胡(宗南)阎(锡山)两部3万余人,解放了晋西南大片土地,改善了我军西北战场的战略态势。
1947年4月4日至25日,指挥第4纵队与太岳军区部队发动晋南攻势,歼敌1.8万余人,使吕梁、太岳解放区连成一片,有力地策应了陕北我军的作战。
1947年6月30日,在刘伯承、邓小平统一指挥下,率领第4纵队,强渡黄河,发起鲁西南战役,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。
1943年,陈赓在延安中央党校
1947年7月,参加中央军委在陕北靖边县小河村召开的作战会议,提出第4纵队南下作战的建议,被中央军委和毛泽东采纳。会议还决定由第4纵队等部队组建陈(赓)谢(富治)兵团,任兵团司令员兼前敌委员会书记,执行挺进豫西,开辟鄂豫陕边区根据地的任务。
1947年8月22日,率部强渡黄河,横扫豫西,在潼(关)洛(阳)间的陇海路上实施机动作战,历时1个多月,歼敌4万余人,有力地配合了西北野战军和晋冀鲁豫野战军的作战。10月下旬,率部南进,发起伏牛山东省麓战役,创建新的根据地。12月,率主力东进出击平汉路,经过半个多月的艰苦斗争,完成了中央军委赋予的任务。
1948年1月25日,在叶县旧县镇主持召开兵团党委扩大会议,总结5个有来的工作,讨论根据地建设和新式整军运动等问题。3月,率部进行洛阳战役,4月,进行第二次洛阳战役,5月,进行宛西战役,5月下旬至6月上旬进行宛战行,7月,进行豫东阻击战。至8月23日,率部南征1年,作战200余次,歼敌11万人解放人口近千万,建立了鄂豫陕解放区。
1948年11月7日,率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参加淮海战役,先后攻取砀山、李庄、黄村等地歼敌近万人。在战役第二阶段,他受指挥中原野战军第4、第9、第11纵队和豫皖苏军区独立旅组成的东集团,与兄弟部队协同作战,全歼国民党军黄维兵团12万余人。
1949年2月,任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,并参加了由邓小平、刘伯承、张际春、李达组成的野战军前敌委员会。4月21日,率部参加渡江战役,后挥师上饶、弋阳地区,切断浙赣线,解放闽、浙、赣边境地区,又横扫江西全境,5月22日解放南昌。
1949年7月24日至26日,在南昌与第四野战军第15兵团司令员邓华会晤,商讨有关入粤作战问题。9月7日,在赣州协助叶剑英主持召开进军广州的作战会议。10月,率部由赣南出击广东,10月14日,解放广州。10月26,在阳江、阳春地区歼灭广州逃敌4万余人。11月至12月,参加粤桂边围歼战,歼灭国民党军白崇禧部7万余人。
1949年12月23日,在南宁主持召开师以上干部参加的兵团党委扩大会议,总结两广作战经验,确定进军云南的部署。接着,率部发起滇南战役,追歼企图逃出国境的国民党军第8、第26军共2万人。
1950年2月,担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、云南军区司令员、云南省政府主席、昆明市军管会主任。
1950年7月7日,以中国共产党中央代表身份,应邀率领援越军事顾问团前往越南,协助越南人民和军队赢得了抗法战争的胜利。11月回国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汇报情况。
1951年4月,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。赴朝途中,他腿伤复发,留在大连治疗。8月,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,入朝协助彭德怀指挥作战。
1952年4月初,代理志愿军司令员,重点抓了巩固阵地、改善后勤、加强西海岸防御等关键问题。4月下旬,主持召开了志愿军各兵团、各军参谋长会议,并作了总结发言。6月13日,奉命回国。
1953年9月1日,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。该学院成为培养军队高级科技人才的摇篮。
1954年11月,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。
1955年9月,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,并获一级八一勋章、一级独立自由勋章、一级解放勋章。同月,任第一届国防委员会委员。
1956年4月,率中国军事代表团访问越南。9月,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,当选为中央委员。
1957年2月下旬至6月底,视察南京区、南京军事学院和总高级步校,勘察华东沿海地形和国防工事。9月,随聂荣臻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苏联,达成关于苏联政府帮助中国政府研制原子、火箭武器等的“国防新技术协定”。
1958年9月,兼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,多次提出普遍开展国防科技研究的要求,强调实行教育、科研、生产三结合。
1959年9月,任国防部副部长中央军委委员。12月,在广州疗养期间,仍关心科技工作,几次到工厂了解技术革新情况。
1961年3月,开始带病撰写军事著作《作战经验总结》。原计划写序言、作战准备、进攻、防御、追击、转移等六章。在写完序言后,由于心脏病复发,于3月16日在上海不幸逝世,享年58岁。
幽默将军---陈赓

1950年7月,陈赓和胡志明等亲切交谈
在我军将领中,陈赓是传奇色彩最多的一位。这同他活泼好动、幽默风趣的性格有着很大的关系。
陈赓与蒋介石之间的故事也是颇有传奇色彩。1925年黄埔军校学生东征,陈赓救了蒋介石一命。但很快国共之间反目成仇。1933年,陈赓被捕,蒋介石感激陈赓救命之恩,也不想把这个难得之才放走,便亲自会见陈赓,以感化他。但蒋没想到,初次会见,他就碰了一鼻子灰。双方见面后,陈赓怒目而视,蒋介石也好长时间不语,过了一会儿才开腔:"陈赓,你瘦多了。"陈赓冷笑着说:"瘦吾身而肥天下,这是校长你教导我们的呀。我看校长也瘦多了,身为一党一国领袖,你瘦了,而天下更瘦,这是为何呀?"然后双方又是长时间不语。过了好半天,蒋介石劝道:"你写个声明,认个错,我会给一条很好的出路。"陈赓接过纸,大笔疾书,蒋还以为他真要认错。等拿过纸来一看,鼻子都气歪了。满纸都是"打倒蒋介石","独裁不得人心"一类话。蒋介石再有耐性,这时也忍不住骂了起来:"娘希匹,你中毒太深了,死路一条,死路一条!"后来每当有人问起这段住事,陈赓总是说:"早知道他那么反动,就把他扔到沟里去了。"
提起陈赓的第一次婚恋,更增添了几分浪漫色彩。1926年,党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。在会上陈赓遇见曾有一面之缘,并对之早生爱慕之心的王根英。陈赓便决定利用这次会议向王根英求爱。一天,陈赓瞅准机会,坐在王根英附近,掏出纸笔,端端正正地写了一行字:"王根英同志,我爱你,我向你郑重求婚,希望你嫁给我!"然后他让身边同志传给王根英。谁知王根英对这种求爱方式不仅没有好感,反而嗤之以鼻。她噘起嘴,向纸条背面轻轻啐了一点口水,转身把纸条贴在墙上。陈赓一看,并没有觉得脸上无光,反面更加喜欢这位泼辣爽气的姑娘。他马上写好第二张纸条。王根英只看了一眼,便又把纸条贴到了墙上。陈赓一看更来劲了,便又写了第三张纸条。姑娘连看都没看,就把纸条贴上去了。会议休息,大家都注意到了墙上的纸条。有人跟陈赓开玩笑:"她这样处理情书,到底是同意还是不同意?""我看总不是反对。她恐怕希望更多的人知道,我陈赓正向她求婚呢!"陈赓感觉倒很良好。"你别太自信,我为什么嫁给你?"王根英绷着脸问道。"因为我爱你嘛!再说,我们郎才女貌,志同道合!"这下连王根英都忍不住笑了,脸红红地回敬了一句:"脸皮真厚!"之后不久两人便开始谈起恋爱,直至结为伉俪。

1955年月11月,陈赓和萧劲光在旅大抗登陆军事演习现场
我军将领中,有许多出身贫寒。在战场上,他们奋不顾身,忘死拼杀,脾气也很暴躁。徐海东就是其中著名一个,他有一个外号:"徐老虎"。30年代,陈赓曾当过徐海东的师长。徐海东每次指挥战斗,总是冲锋号一响便第一个冲向敌阵,同志们都劝他,他就说:那子弹都是吃素的,我徐海东命大。陈赓便把徐海东叫来,以少有的严肃语气对他说:"躺在地上的烈士有多少,他们要是听见你这话,不寒心才怪。你固然忠勇可嘉,可是说出这种不负责任的话,让我很伤心。"徐海东当时愣住了,当晚部队集合,徐海东向战士们说:"关于怕死不怕死,我徐海东说过不负责任的话,师长批评了我,我从心里认错。"许多年后,陈赓对别人说:"乖乖,这一辈子挺光荣的一件事,就是当了几天徐海东的领导,他是著名的'徐老虎',我当他领导,他没咬我,却帮我打了许多硬仗。老虎呀老虎,真厉害呀。"
不过天不怕、地不怕的陈赓也有害怕的事,那就是不敢同小孩子开玩笑。长征路上,队伍已经过了草地。一天陈赓感到疲倦,便掉在队伍后面,拉着一匹瘦马,慢慢走着。忽然看见一个十二、三岁的小红军,冬天里,只穿着一双草鞋,脸冻得又红又青。陈赓把马拉到他身边:"小鬼,过来骑一会儿。"那小战士装出满不在乎的样子,盯着陈赓瘦脸,微笑着说:"老同志,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,赶快骑上吧。"陈赓用命令的语气说:"上去,骑一段再说吧!""那我就和你的马比赛。"小战士腰一挺,作出准备跑的姿势。"那咱们一起走吧。""你先走吧,我还等我的同伴呢。"陈赓无奈,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,递给小战士:"你把它吃了。"小战士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,轻轻拍了拍,说:"鼓鼓的,比你的还多。"陈赓只好上马独自走。不知为什么,他此时的心情总是平静不下来,他脑子里闪现出那些曾经在上海滩、广州沿街、香港码头同他打过交道的孩子的身影,突然大喊一声:"不好,我上当了。"转过马头,奔向原路。等到的时候,已经晚了,小战士已经死了。那口袋里只不过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,上面还留着几道白白的牙印。
陈赓的幽默不仅表现在生活中,就是在死亡笼罩着的战场上,他都不忘幽默一把。1927年南昌**后,队伍南撤。陈赓被分在前卫部队,在与敌人的一场恶战中,他左膝盖受重伤,脚腕骨也被打断,不能动弹,敌人进行搜索时,他急中生智,脱去外衣,滚到附近一条田沟里,弄得满身血污。敌人走到他身边,见他闭皮屏息,纹丝不动,以为他是死人,踢了一脚就走了。
不过真要论起作战指挥,连外国人都要害怕。1950年初,中央派陈赓到越南援助胡志明抗击法国。陈赓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准备,在东溪打了一个大胜仗,并迅速对敌发动全面进攻,歼灭法军九个营。等战役结束,驻越的法军最高长官惊呼:"上帝啊!陈赓插手指挥了,怪不得越南军队一夜之间变得像个军队了。”
|